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04-07 泰迪智能科技 8
分享到: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510209)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

四、职业面向

1职业面向.png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视觉应用工程师、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等职业群(或专业技能领域),能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开发、视觉应用、机器人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具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领域相适应的良好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行业法规和所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安全操作规范,具有诚信自律、爱岗敬业、服从大局的良好品德;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勤于思考、吃苦耐劳、不畏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备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职业领域的核心素养,善于主动学习国外的最新知识与技能,具有国际视野。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7)践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念、积极投身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8)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具备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及软件程序设计知识,熟练掌握Python语言。

(3)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知识。

(4)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技能。

(5)掌握ROS视觉应用开发相关知识。

(6)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应用的业务知识和流程。

3、能力

(1)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核心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领域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具备开发人工智能相关应用软件的能力。

(3)具备至少一种主流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应用能力

(4)具备管理、运维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能力。

(5)具备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解决计算机视觉相关业务问题的能力。

(6)具备ROS机器人应用开发的能力。

(7)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业务分析能力。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职业院校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一)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依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以提高职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其终身学习。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共开设公共基础课程14门,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创新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如表 所示。

2专业基础课程.png


(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及要求

1、专业基础课程

共开设专业基础课程6门,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导论》、《Python程序设计》、《Linux系统与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及要求如表 2所示。



2、专业核心课程

共开设专业核心课程8门,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ROS应用开发基础》、《ROS视觉应用开发》、《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及要求如表所示。

3专业核心课程.png

3、专业限选课程

共开设专业限选课程9门,包括《职业技能证书》、《Python Web开发技术》、《大模型应用开发》、《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GC技术应用》、《深度学习应用实践》、《ROS视觉应用开发实践》、《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发实践》。专业限选课程内容及要求如表 所示。

4专业限选课程.png

七、教学安排

(一)教学活动安排表

5教学活动安排表.png

(二)教学时数分配统计表

6教学时数分配统计表.png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符合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具有教学水平高的高级讲师为专业带头人,并聘有信息技术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均为对应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二)教学设施

学校配备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的实习项目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认识实习采用参观的方式,包括企业参观、讲座或讨论;跟岗实习安排学生完成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综合实训内容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与协同能力;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在在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实习,时间为半年左右。

(三)教学资源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企业的行业经验和优势,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重视校内教学实训。通过企业支持实训建设,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实训实习在教学中的比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制定实习计划。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大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项目、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使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业务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校企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让学生在毕业时既具有了相应学历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职业能力,更加贴近实际,为学生毕业后基本能直接顶岗,减少上岗后的“磨合期”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性,缩短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期。

(五)学习评价

积极推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所有课程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

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每门课程评价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相合的形式进行。

1.笔试: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由专业教师组织考核。

2.实践技能考核:适用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考核根据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3.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的,课程考核旨在评价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及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因而通常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4.岗位考核:在企业中开设的课程,如顶岗实习等,由企业与学校进行共同考核,企业考核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六)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为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学校依据本专业的教学方案,规范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加强对学校教学计划执行的管理监督,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统一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开展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并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学校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实行学分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九、毕业要求

1.所修课程的成绩全部合格,修满137学分,其中:

(1)公共基础课程:35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14学分

(3)专业核心课程:55学分

(4)专业限选课程:24学分

(5)专业任选课程:9学分

2.毕业设计及答辩合格。

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如您希望进一步了解服务内容,欢迎联系我们的客户服务团队,专业顾问将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演示与试用方案定制服务。

客服二维码.png张老师 解决方案负责人公司logo.png
18927565259
020-22205718
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